皇家永利,皇家永利网站

高校食堂食育工作必要性及措施研究

文章来源:高校后勤研究 作者:李万里 马伟虎 石进翠 贾 静 徐 卓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09日 点击数: 次 字号:【小】 【大】

[摘? 要] 食育是以食物为载体的全方位教育管理理念,是涵盖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的教育。依托高校食堂开展好食育工作,对改善高校学生身体素质、培育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食育侧重的饮食营养、饮食安全、饮食习惯、饮食文化等方面对高校食堂开展食育工作的必要性进行了研究,并就开展食育工作提出相关措施。

[关键词] 食育;高校食堂;措施

?

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政会议上指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既要重视显性教育,也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高校食堂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必须场所,不仅是学生食物的供给地,更能成为学生精神食粮的供给地,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隐性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食堂开展食育工作,要将“三全育人”的思想融入到食堂就餐管理和服务工作中,把育人作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行之有效的管理举措,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广大师生思想道德修养、促进良好饮食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食育的内涵

“食育”一词,最早在 1898 年由日本著名养生学家石塚左玄在《食物养生法》提出。日本对食育定义为:食育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让人们获得与“食”相关的知识,以及对食物选择的能力,最终达到培养人们健康食生活的目的。国内有学者对食育的定义进行了划分,认为狭义的食育即为饮食教育,指对学生进行包括饮食观念、饮食营养知识以及饮食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广义的食育定义则与日本的食育定义相同。国内学者对食育的定义并不统一,但整合归纳来看,主要还是侧重于饮食营养知识、健康饮食习惯、传统饮食文化和饮食安全知识四个方面,且以幼儿、中小学食育研究为主,针对大学生的食育研究还较少。

食育,可以说贯穿了高校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素质教育全体系。开展食育既是建立人与食物情感纽带、让“反食品浪费”深入人心的有效方式,也是普及营养健康知识、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途径;既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助推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强化劳动教育、完善健康人格的有效载体。完善的食育制度、系统的食育规划、科学的食育方法,可以强化学生健康安全绿色的饮食观念,推动文明用餐习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饮食文化,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素质,这也是文明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高校开展食育工作的必要性

我国食育工作较其他国家起步晚,当下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都未曾系统地接受过食育教育,致使在食品营养、饮食安全、饮食习惯、饮食文化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也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发展。

首先,大学生饮食行为习惯不佳,膳食营养知识匮乏。学生离开父母的监管以后,高热量、煎炸类、辛辣刺激食物带来的味蕾享受成为多数大学生衡量美食的标准,爱吃零食、挑食、不吃早餐、三餐不规律、流行夜宵、边走边吃、用饮料代替水等不良用餐习惯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据《中国学生体质监测发展历程》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大学生体质仍处于下降状态,大学生不健康饮食习惯是导致体质下降的重要因素。[1]通过正确的食育,可以引导学生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均衡,改正不良饮食行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培育正确的饮食健康意识,从而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

其次,大学生食物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与可堪大任要求有一定差距。随着经济发展,国人的生活消费水平逐渐提升,浪费现象在我国全社会普遍发生。高校学生群体庞大,且现有高校学生主体基本已进入“00”后时代,这一代人完全没有经历过祖辈粮食紧缺的岁月,勤俭节约的意识更为淡漠,食物浪费现象更是普遍存在。据“江苏智库网”,大约有 74%的大学生存在食物浪费行为,平均每人每餐食物浪费量为 67.55g,食物浪费率为 12.86%。按照最低口径粗略估计,相当于 1000 多万人一年的口粮被白白浪费。换算成相应的水土资源,这些被浪费的食物则相当于每年有 247.91 千公顷的良田被白白浪费。[2]

?2020 年 8 月,习近平总书记针对餐桌上的食物浪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倡导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坚决刹住餐桌上浪费粮食的不良风气。对校园场所的食物浪费,习总书记还特别提及,要对切实加强引导和管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美德。近两年,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后勤协会的推动下,虽然高校餐饮浪费有所改观,但还需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第三,大学生对中华饮食文化兴趣不足,传统文化知识薄弱。随着西餐、日韩料理在中国年轻大学生中的流行,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对我国大学生吸引度降低。许多学生谈起西餐礼仪、日料文化头头是道,但对我们自己的饮食文化却一知半解。通过开展食育,可以充分挖掘传统饮食文化中的积极元素,让大学生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厚重感,培育深沉的爱国情感,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第四,大学生饮食卫生意识薄弱,对饮食卫生基础知识掌握水平较低。当下大学生在就餐时普遍更关注餐品口味,而忽视就餐环境是否干净卫生,对从业人员是否健康、餐饮工作人员卫生状况等不甚在乎,对食品安全缺乏科学的认知,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更是知之甚少。通过食育,可以普及食品健康知识,加强学生对于食品安全的正确认知,引导学生关注就餐过程中各环节的卫生与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强化学生自我权益保护意识,及早培养青年对国家食品安全这一重大民生问题的责任感。

三、高校食堂开展食育工作的措施

高校食堂是开展食育的重要场所,为传播食育知识和文化提供了实践场所和教育基地。高校食堂应通过建设阳光厨房、强化食物功能分区、营造食育文化氛围等,打造多功能、浓文化、深内涵的育人场地,引领高校食堂育人新风尚,构建浓厚的校园食育文化氛围。[3]

? (一)营造文化氛围,发挥环境育人功效

校园文化环境可以发挥无声的育人作用,高校食堂是师生每天必须前往的场所,具有显著的环境育人优势。很多高校利用食堂的立体空间,将“食育文化”和学校历史简介、标志建筑展示、美丽校园环境等融为一体,将食堂打造成为了学术研讨、情感交流、阅读学习、小组会议的多功能综合体,充分利用食堂各类空间资源进行宣传教育,营造温馨、整洁、舒适、文化气息浓厚的就餐环境,从而发挥很好的环境育人作用。[4]

? (二)提升服务质量,发挥服务育人功效

长期以来,高校食堂被狭窄定义为给学校师生提供餐饮保障的服务场所,而忽视了食堂所具有的育人功能。教师在三尺讲台诲人不倦,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知识,是在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让学生长知识、增本领、明方向;食堂工作人员则是一支不上讲台的育人队伍,是通过为学生学习和生活提供专业化、多样化、亲情化的贴心餐饮服务,让学生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知感恩、知敬畏、知辛劳,知责任。因此,食堂工作人员应积极转变传统工作理念,强化全员育人使命感,增强服务育人意识,发挥服务育人职责。

食堂的本质永远是提供高质量的饮食服务,如果提供不了物美价廉、种类繁多、膳食营养结构合理、不断优胜劣汰的饭菜品种,提供不了温馨周到、宾至如归、如同“家”一般的温暖服务的话,那么食育的概念基本无从提起,只能面临大量的师生投诉与不断下降的满意度。因此,高校食堂供应菜品要注重营养膳食结构,不断推陈出新,根据时节时尚及时调整菜品品种;不断创新菜品呈现方式、就餐方式等;还要加强与师生的沟通交流,注重师生反馈,根据“客户”需求及时调整优化创新,做到主动服务、延伸服务、增值服务。

(三)开放监督管理,发挥管理育人功效

高校食堂应建立“明厨亮灶+互联网”智慧监管系统,公开“储藏、洗配、烹饪、销售、就餐、消洗”核心区域,向广大师生展示餐饮服务相关环节,实现原料来源可溯、加工过程可视、风险隐患可控、信息公开可查,用餐师生可随时监督的开放式智慧管理,把名厨亮灶系统与食药监管系统联通,由专业部门定期公布实时监控及采样结果,包括对一些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行为的处罚结果,让师生“吃的放心”。高校食堂可建立食品卫生检测实验室,开展从原材料农药、兽药残留,餐具消毒表面洁净度、大肠杆菌等内容的检测以及饭菜核心温度等内容的监控,为师生的健康保驾护航,建立师生与食堂之间互相信任的关系。

高校食堂可成立膳食委员会,定期邀请学生权益部门、学生助理参与食堂管理、原材料询价、验收,检查原材料存储、清洗、切配过程,检测餐具清洁度等内容,定期开展食堂满意度测评、召开食堂餐饮学生座谈会等开放式管理,学生参与监督等方式,让学生全方位、全过程参与了解食品加工售卖过程,切实发挥管理育人功效。

(四)宣传饮食文化,发挥文化育人功效

高校食堂可在传统节日推出特色美食,例如清明节的青团、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冬至节的饺子等,将民族文化、地区餐饮文化与美食融合,让师生在品味美食的同时,学习了解二十四节气及传统节日文化和地方特色,把中国特色饮食文化发扬光大。高校食堂可定期以美食节为载体,制作展示不同地区菜系,让师生感受地域风俗文化差异;可制作展示“松鹤延年”“八仙过海闹罗汉”“鸾凤齐鸣”等美食展览,让师生感悟传统饮食文化的精妙绝伦;制作“蓑衣黄瓜”“文思豆腐”“宝塔肉”等菜品,用食材进行校园文化元素雕刻,展示厨师极致的刀工,让师生感悟工匠精神,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饮食的文化育人功能具有润物无声的特点,要通过特定的校园人文情怀,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文化熏陶、渗透,进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增强文化自信,切实发挥文化育人功效。?

(五)开展特色活动,发挥活动育人功效

高校食堂可以通过食堂开放日让师生参观食堂后厨、开展餐饮知识大赛让学生了解传统美食知识,举办光盘打卡奖励、节日主题美食制作大比拼等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特色餐饮活动,搭建师生与食堂沟通了解的平台,创新食育传播的路径,更形象、更具体地宣传饮食文化。以特色活动为载体,把食育像盐一般融入各类活动之中,通过吸引师生参与这些“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为校园美食文化注入新动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懂得珍惜资源、尊重劳动、爱国爱校等这些最朴素最基本又最宝贵的品质,切实发挥出活人的功效。

(六)开设实践课程,发挥实践育人功效

高校食堂可利用优秀的厨师资源面向校内开设烹饪课、劳动课,教师生制作家常菜、年菜、地方特色菜、面点等。还可邀请学校营养学专业教师和学生发挥专业优势,参与食堂工作,开设营养与健康知识、科学饮食习惯等课程,不断拓宽学校食育资源。邀请校内外专家开设食品安全知识讲座等,加强食物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发挥实践育人功效。拓展食育实践基地,根据学校生物学、营养学相关学科人才培养需求,可以在生态农业园区、特色农产品基地、大型农场企业等建立联合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将食育场所拓展到更大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食物认知、对健康重视,自然而然地形成节约粮食,爱护环境、健康文明的就餐行为习惯,增强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的理念教育。

四、总结

食育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对改善高校学生身体素质、树立良好生活习惯、强化安全法律意识、培育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而高校食堂作为实施食育的最佳场所,在食堂管理中,要把食育思想融入到服务工作中,让食堂不仅仅成为学生食物的供给地,也要成为学生精神食粮的供给地。以春雨润物、情景交融、潜移默化的服务,帮助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并通过大学生这一群体对整个社会产生积极的辐射和引领作用,履行好高校在积极推动健康中国战略中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王一帆.当代大学生饮食心理行为现状研究[J].肉类研究,2021(02):24.

[2]钱龙,李丰.高校食堂“舌尖上的浪费”亟需引起重视[S/OL].江苏智库网[2020-10-15].http: //www.jsthinktank.com/peiyuZhiku/xdfwyzk/yjdt/202010/t20201015_6833306.shtml.

[3]邹显林,吴思静.试论高校食育的重要性和干预策略[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20(05):133-136.

[4]周其林,吕瑞英.浅谈高校室内环境文化建设[J].高校后勤研究,2014(05):102-104.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