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永利,皇家永利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学机构>> 美术学院>> 团学工作

团学工作

美院实践风采|百团百题|赓续革命精神血脉,探寻家乡红色足迹

赓续革命精神血脉,探寻家乡红色足迹。遍布于全国各地的纪念馆、纪念地,是红色基因的“孕育地”“储存库”,发挥好红色资源充分作用,经常到这些地方拜谒、瞻仰、学习,可以使我们的境界得以提升、心灵得以滋养、灵魂得以净化,从红色基因、革命精神中汲取前进的力量。

7月4日,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八人组成的“红色信使团”正式开始展开活动,我们将提前准备好的调查问卷以线上线下两种方式进行发放,然后通过整理问卷填写的具体情况来了解不同阶层群众对红色精神的认识。

7月5日我们团队八人分为五小组,分别参观了当地的红色景点,了解其历史文化并拍照进行宣传,让人们及年青一代去追寻先辈的足迹更好地去传承红色基因,学习革命历史,感受革命文化,更能增强革命自信,建设好我们的国家。红色革命文物和红色革命遗迹,同时聆听红色故事,更能了解革命先辈们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拼博斗争的经历。进一步保护修缮各地的革命遗址,把这些宝贵的文物留给子孙万代,永久传承红色基因。

通过这次红色之行,使我们小组成员受到了德育,重温了党的光辉历程;对中国革命伟大进程有了真切的认识,使大家彼此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融合了感情,凝聚了团结。大家纷纷表示:不忘历史,牢记使命增强责任,甘于奉献,永葆活力,再创佳绩。

7月6日,我们团队讨论并反思和整理了近两天的调研成果,并且详细规划了未来两天的安排。

7月7日,为继承革命精神,再现老兵风采,我们团队以访谈对话的形式记录下老一辈军人和新一辈军人在部队所见所闻所感,加深了当代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精神与军人深厚爱国情怀的理解。今天,当我们享受安宁的生活,我们要清楚,是谁为我们守护安宁。当他们脱下军装,成为我们中的普通一员,我们也不能忘记他们为保家卫国作出的贡献。

7月8日,为了更具体地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我们小组决定前往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当我们站在纪念馆门口,就感觉到一种深沉,悲壮的气氛。馆内主要陈列的文物有当年日军屠杀现场照片,历史档案资料,中外人士当年对这次历史惨案所写的纪实、报道和出版的专著、图书、报刊,以及尚健在的1000多位幸存者的名册、证言、证词和实物;当年屠杀南京军民的日军军官和士兵的日记、供词;崇善堂、红卍字会、红十字会等慈善团体掩埋尸体的照片、统计表、臂章证词等。其中最让小组成员印象深刻的是尾厅中的水滴声。每隔12秒,就会有一滴水从高空落下,侧面墙上贴着遇难者遗像的灯,亮起再熄灭,震撼了在场的每个人。没有革命人士的牺牲就没有现在的中国。

下午我们参观了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其前身是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拨款对博物院的建筑作整修、增建。南京博物院藏品一部分接收自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另一部分来自1949年建国后的考古发掘、征集、收购、捐赠、接收及交换,它们是数千年中华文明历史发展最为直接的见证。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把这一切优秀传统看成和自己血肉相连的东西,而且将继续加以发扬光大!

祖国山河,处处闪耀着革命的光芒,印记着红色的史迹。而革命精神、红色足迹是历史的积淀,是历史真正厚重之所在。革命精神、红色足迹中有信仰,能够使我们“不畏浮云遮望眼”;革命精神、红色足迹中有定力,能够使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革命精神、红色足迹中有成功之道,能够使我们从看似“山重水复疑无路”中,领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革命精神、红色足迹植根于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泥土中,传承于一代一代人不懈奋斗的事业中,与我们每一个人情感相连、命运村系,是我们精神的归宿、初心的原点。

(文:红色信使团 /图:红色信使团/审核人:胡少锋)